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9的文章

說故事的人|回到人間

三木生 | 假知識:當小說漫畫拍成真人版,是驚喜還是驚嚇?

前幾天中午和同事用餐,剛好討論到他近期在看的由小說改變的電視劇,是近期他覺得與原著相差不遠的電視劇,很推薦我們去追劇。突然讓我想起跟丞相們約定,三月需要寫一篇『原著變成真人版』的一篇文章, 剛好在三月底將這篇文章補起了 拖到現在才完成。 金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翻拍,一翻拍總是會吸引很多人圍觀,開始拿曾經誰演過或是與原著進行比較。 角色個性顯著的,例如大家印象風流倜儻或是仙氣不食人間煙火,選角上面就很重要,必須與角色給人形象符合。因為有些演員已經給大家既定的形象,有些時候從素人中選角,不失一種新鮮感。 再來就是導演在原著的美感想像以及考究,其中小說與漫畫,因為改人的想像空間不一樣,漫畫已經具象化的呈現某些細節,講究的是導演怎樣找到符合漫畫的素材去拍攝。但是,小說在於每個人的解讀以及想像空間不同,導演在小說裡面下的功夫越細緻,將呈現的劇情也可以貼近原著。 然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拍攝的手法的翻新,同一個科幻場景,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經典會被翻拍的原因, 或是,從同一個不同人角度去表達,去呈現一個角度的故事。 最後是怎樣將厚厚的小說,以重點方式剪接出完整的故事,讓觀眾在短時間內了解整個劇情想要傳達的故事。 因為上述的幾個原因點,大家對原著的喜愛,對於被拍成真人總是帶著期待去欣賞,然後總是會帶著是驚喜還是驚嚇的結論。

〈Jkduck看電影〉〈半夢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2001〉

Dream is destiny. Richard Linklater : 半夢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2001 非線性結構,甚至可說是意識流的電影,以真人拍攝再轉化為圖畫方式呈現的奇妙玩意兒 … 初次看到是在某書店的電視上播映,那時就非常的喜歡,大致而言在探討夢中夢、清醒夢、夢的本質,然則夢,本身是沒有邏輯的,主角在一幕一幕的夢裡遊走,看似有關聯又無關連的劇情,畫面上的畫風也數度改變,若想以結構的角度解析整部電影,似乎流於個人想法的投射 … 主角是一名無名的男子,在大多數的場景沉默著聆聽,在有些場合甚至不存在,在電影中曾兩度打電話給他的朋友,但電影中朋友沒有出聲,也沒有回應,似乎也只是夢的一部份,如此一來,硬要以線索解析電影中的哪幾幕是夢、哪幾幕又不是,只是自以為是而徒勞無功罷了 … 場景的轉換也十分奇特,看似無連結的上下幕,若以整個劇本來看,又似乎有些邏輯上的關聯性,在電影前半的場景多在探討規範與自由,從為自己的本質擔起責任、跳脫社會監牢、到與社會建立連結,一段一段間的論述彼此沒有對話,卻又好似相互輝映;憤怒的受刑人、廣播者,以及自焚者,都以驚人的力道控訴這該死的、限制自由的社會,然則這將個體燒成焦屍的憤怒之火,卻在輕輕響起的烏克麗麗聲下,隨著路人離開而不再重要。 到電影的中段開始出現哲學的思辯,從存在主義到虛無主義,從物理定律到集體潛意識,完全生硬而大量的知識從螢幕上不斷轟炸,這若是在電影院裡看,恐怕只有吃不消而已;而場景的脈絡似乎最後流向 ”To Begin Again from the Beginning” 、 ” 世界的進化乃無休止的徒勞無功 ”… 等概念,酒吧裡兩個男子最後開槍互射,也正嘲諷這樣的結果 … 。 電影的後段,隨著主角開始對這無法醒來的夢厭煩,進入大量夢的論述,從打電話留言給一個無回應的朋友開始,主角擺脫長長的沉默開始說話,旁人告訴他夢的感覺和行為和現實沒有差別、最大錯覺就是你活著、用電燈開關來識別自己是否在夢中、意識到自己是其他人夢中之人就是自知之明 …. 等,在整部電影的最後一段對話,主角終於較有系統的敘說自己的遭遇的困境,提出對自己此時此刻現狀的質疑,然而回應者也只能提出時間的悖論, Time is an il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