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說故事的人|回到人間

〈Jkduck吟首詩〉〈Weeeeeeeed!!!〉

我在翻跟斗 一個又一個的跟斗 血液衝入腦部 暈眩 在蟬鳴的夏日含了一大口 我在水中翻跟斗 一個又一個的跟斗 往更深的水中翻去 水壓擠壓著意識 飄浮 在荒涼的月球跳了一大步 發燒的我在水中翻跟斗 一片又一片的風景 扭曲而模糊 時間 在蒼白的腦皮質跳著一大段 Waltz 與 Quick Step 你問 我有翻過跟斗嗎 小腦在追著跟斗 亦或是頂葉本身在翻根斗 我有翻過跟斗嗎 當然 有 我在月球上翻著 以一圈 7200 秒的速度 在銀河劃下完美的 流星一條 有? 有嗎? 關於翻跟斗 剛剛你有問我什麼問題 嗎?

三木生 | 經濟學:商業是最大的慈善家

今天這一講,內容很有趣,舉了兩個案例說明市場必須要有哪些條件,才會是有良性的市場。 由於世界銀行為國際扶貧組織,專門給世界上貧窮國家提供援助,使他們脫離貧窮。但這組織的績效卻不彰顯。 然而2005年『哈利波特』900萬冊的書卻能在7月16號當天送到當地哈利波特迷,且無造成任何短缺的狀況。 回到之前我們說的,陌生的各體,發生服務交換的場所稱為『市場』,然而這兩個提供不同市場服務的模式,為什麼呢? 課程總結四個原因讓行善扶貧效果不彰 1. 缺乏反饋機制: 行善裡面,我們缺反明確的效率標準 2. 委託代理: 行善組織,使用的錢並非自己的金錢,認真程度需要打折扣 3. 所託非人:當地的貧困,是政府單位照成,然而將國際組織將金錢給到政府,是否真的會解決當地問題 4. 養懶漢效應:繼續扶貧會造成人敏的依賴,會讓他們養成為了保有這樣的資格,不去面對真實問題。 除了上述四點的差異之外,我們自身存在的這個市場,為什麼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呢?中間存在的一個關鍵點 - 商業。因為商業行為,讓市場機制發揮他的機制,協調以及鼓勵每個人進行分工合作,進而改善人們福利。 我從此講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1. 我們所處在的環境,因為商業所以使的市場機制運作起來,進而達成不同市場交易,活絡了整個大環境 2. 在進行兩個環境比對的時候,起初我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兩個目的不同,這樣比較是不公平的,但是將問題回到初衷,也就是市場本身要達成的目的,去進行比對,在分析兩個個體的差異性,找出兩個地方的差異,進而去優化另一個各體的機制。而不是一開頭就去說量級不同,或是機制不同,無法比較,要找突破口。 三木生,在學習薛兆丰教授的得道北大經濟學後,才理解原來經濟學,是將我們生活中的現象找尋出一種規律之後,抽理出來的理論,此理論可以驗證在大小事務上面。 將學習心得以文字紀錄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整理

三木生 | 經濟學:從鉛筆了解什麼是市場

昨天的內容,讓我了解陌生人之間的服務交換是發生在市場中。今天薛教授的內容舉經濟學家中常使用解釋市場的經典故事『 I,Pencil 』作者為 Leonard E.Read,詳細的故事參考 《铅笔的故事》伦纳德.里德 。 從製造一個成品,除了自己公司底下的員工各司其職之外,他們要進行工作之前的原料以及使用到的工具的製造以及導入,都牽涉到很多不同的公司,其公司又會與其他公司進行交易採購,才能完成自己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所以單單製造一個東西牽涉到的是千千萬萬的人,而這些人都是在市場裡面提供其自身的服務,雖然同一個服務,但提供的價格以及其長項又不同,所以當人要採購時,也會進行其比較,確保自己買到的東西是最符合自己的,當然也有可能例外,要視當時情況而定。 我覺得這此薛教授講鉛筆的故事讓人對市場有所認識之外,我覺得後面還舉了一個故事,老虎是兇猛的動物比人還厲害,為什麼最後不是老虎統領人類呢?一個人他會的做出很多成品,為什麼最後有錢的,不是這些會很多技能的人呢?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認為有兩點: 人會思考的動物,而思考帶來了很多可能的創造力 人是會互相合作分工的,所以才會將事情分配到有此專長的人身上,也是所謂的市場分工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覺得挺有趣的,我們將成品替換成技能,然後分成兩個點進行討論: 人有很多技能,好嗎? 很多技能,沒有不好,但技能跟技能之間能有延伸性 很多技能,要看是怎樣技能,由於市場是會變動的,你會的技能是否為主流呢? 很多技能,要看你是否有專一比較深入的技能 會很多技能,為什麼最後有錢的不是他? 除了上述第一個問題要考慮之外,另一個點在於他在做的事情是否有價值,且是否有稀缺性,基於兩點,將會獲取夠高的報酬 是否有將自己經營成品牌,此領域的專家,讓別人有問題會想到他去找他提供服務 最後,你有這技能,但你作這事情花費你多少時間,在時間成本上面,你是否可以處理更有價值的事情,而教其他人處理這些事情,自己可以了解進度即可。 我從此講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1. 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能處理的事情是一樣的,一旦你擅長作某件事情,對於其他與自身領域不同的時候,還是需要找專業的人提供自己縮短時間,解決問題 2. 市場不是單一各體,他是有不同各體組成,每個 各體又因為提供服務以及專長不同,所以需要

三木生 | 經濟學:看不見的手

『每一個人,不需要自己關心社會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去推動社會的福利。他只需要關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過程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讓他的努力轉變為對公共事業的推動。這只看不見的手,會讓他的自私自利推動社會福利的改進。』 有一派經濟學家論述,經濟學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前提,若人不自私,經濟學理論就不成立。 著名經濟學家 -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论》提過『不管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总是存在着怜悯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别人幸福时,哪怕他自己实际上一无所得,也会感到高兴。这种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便是最残忍的恶棍,即便是严重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丧失全部同情心。』 從上面內容得知 亞當·斯密 認為人是自私,但卻同時有同情心。然而同情心又隨著跟當事者的關係遠近起著不同的作用。例如:你家隔壁鄰居被小偷闖空門,以及隔壁縣市被闖空門,你做出的反應程度也會不同。我們願意提供身邊人的幫忙與協助。但人需要的協助,有時候是身邊朋友無法提供,這時需要在怎樣的地方找到可以提供我們服務呢? 我們在自己圈子裡面,有時候會靠著『情感』做事,然而陌生人與陌生人做事情時,講的是『規則』。陌生人與陌生人交換服務的地方,稱為『市場』。而這規則也替市場經濟打下了基礎。 我從此講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1. 市場有他自己的大框架下的規則,然而人的情感是可以培養的,一旦人建立了情感連結之後,你將會去適用於人的關係規則。但一切都需要你先在這市場下面先打出基礎之後,才能進展 2. 依照不同機能屬性,所以 市場是多個;然而市場裡面又可以區分出不同的專業分工又可以在切類別屬性,又會有專屬的市場規則 三木生,在學習薛兆丰教授的得道北大經濟學後,才理解原來經濟學,是將我們生活中的現象找尋出一種規律之後,抽理出來的理論,此理論可以驗證在大小事務上面。 將學習心得以文字紀錄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整理

《JerryXan遊記》日本關西第四日-大阪城、日本橋

           俗話說的好: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首次到關西旅遊的四天很快就到了尾聲(但遊記卻拖了快半年呢..XD),這一天是要回程的日子,我跟朋友兩人的機票訂的時間差很多,所以這天的行程只有排上半天到大阪城去逛一逛。我們一早就到難波車站寄行李,然後才轉車到了大阪城,基本上日本的城池還是要去研究它的歷史,參觀的時候才會更有趣,但因為我們只是消化時間用,所以就沒特別去看它的歷史,只是享受日本城池的景觀而已。            中午我們回到難波站附近吃午餐,午餐後我們也在這邊分開行動了,因為我的班機時間是晚上十點,時間其實真的是很多,但我也沒有安排其他的景點(超級大失策),身上也沒有錢了,所以就決定在日本橋附近逛一逛,幫老弟買他要的瑪利歐的公仔(錢包的血逐步減少),還有不經意看到IM@S的便利商店特典,立刻密同事問他是否要代購(錢包真的沒錢XD還拿台幣去換),最後莫約四點多實在是沒事做,就跑去吃了松屋當晚餐(松屋好棒啊!),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大阪,往機場的方向前進。         首次踏上關西的土地,首次嘗試沒有跟會日文的朋友一起出遊(去東京是跟很會日文的學弟、去九州是跟很會日文的學弟妹們XD),因為朋友只是來插一腳,所以基本上所有的行程都是自己安排,說實在這樣的旅遊方式真的是很放鬆愜意,看到想吃的東西就買來吃,冰淇淋也是每天一支,坐著當地的公車到處晃,十分的融入當地生活,這是我喜歡的旅遊方式,也是最能體驗當地特色的方式,雖然跑的點沒有到很多,但現在回想起來,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的歷歷在目。我想這就是自由行與旅行團最大的差異之處吧,希望下次還能再來一次關西,目標就是奈良,還有更多的京都巡禮!

三木生 | OKR:做最重要的事

那年,我遇見的OKR  2017年,第一次聽到 OKR,是從來自美國 IDEO 的朋友口中的介紹的『 OKR 是一套Google 一套公司目標設定方法。』,他也將這個制度分享給公司 HR 並設計了一個 prototype 。 去年年底,擔任公司 CTO 的朋友送我了一本書『 OKR:做最重要的事 』,過年期間認真的讀了這本書之後,省思了當時過程 prototype 的過程。 當時的我也是一名參與者。起初設定制訂個人年度 OKR, 且由個人將自己對於年度任務進行拆解,但因為缺少了定期檢視以及當偏離當時目標時快速調整等機制,最後導致自己年度 OKR 以失敗收場。 我們重新了解一下什麼是 OKR ? 目標與關鍵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前面的『目標』表示是你想要完成的事情,而後面的關鍵結果代表的是你如何達成他。當 OKR 落實在公司組織中,將達成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要做什麼事情,且了解做這些事情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會讓大家在做的過程中不會偏移方向。 OKR 是由目標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理論演變而來,MBO 將目標告訴大家,而怎麼做這件事情,並沒有明確定義下來,這樣的方式需要自動自發的組織,自行定義任務達成目標,但缺點會在於執行過程中會造成大家在做的過程中,無法確認作這這件事情是否正確。所以 OKR 基於 MBO 調整增加了關鍵結果,進而達到整個團隊了解怎樣做。 大家以前常聽到的 KPI ,我認為是衡量目標最後的完成效果,會是 HR 或是 管理職與高階主管回報事情成效時使用,而 OKR 是管理者與團隊溝通的工具,確保大家對於事情上面的要作的事情可以一致。 OKR ,就如剛說明的組成內容分成兩部分: 1.  目標 2. 可量化的關鍵結果(時間以及數量) OKR 需要將以下心法搭配操作: 1. 少即是多:精心設定的目標是為了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他是團隊中做事準則,已經告訴大家作哪些事情以及哪些事情不作,且每個目標都應該最多制定5個關鍵結果。 2. 至下而上設定目標:為了促使員工參與,鼓勵團隊和個人與管理人員進行協商制定 OKR。 3. 共同參與: OKR 已確定修先事項,但在關鍵結果中,可以商討並與團隊達成共識。 4. 保持靈活:在執

《JerryXan遊記》日本關西第三日-嵐山、天龍寺、大阪散策

           在京都短短待了兩天,今天是最後半天在京都玩,其實以觀光的深度來說,真的是沒辦法徹底了解京都的美好,不過因為礙於時間短暫,這次的行程至少有把觀光客必去的點先走過一遍,下次規劃行程的時候就可以去一些更特殊的景點。第三天早上我們到嵐山,這個時間到嵐山其實各種尷尬,楓葉說紅不紅、說綠也沒很綠,純粹是來體驗小火車的行程,如果是在楓葉季來的話,應該整個山頭都會是紅通通的一片。            我們選擇坐JR到馬崛站,再往回走到小火車的龜岡站,其實這個方式個人覺得是蠻方便的,因為馬崛離龜岡非常的近,走路大概5~10分鐘,而美景的部分大家倒不用太擔心,因為小火車的去程跟回程,左右邊的景觀會互換,所以其實都可以看到。如果採用這個方式的朋友,建議可以把行李寄在京都車站,那邊非常多寄物櫃,不過建議還是早一點去寄放,以免沒有櫃子可以使用。而我們下車站選擇在嵐山,從嵐山下車可以步行到竹林小徑、天龍寺去參觀,然後再順順的往車站走過去。走進竹林小徑,兩旁直衝上天的竹林,密密麻麻的排在一起,讓人有種進到臥虎藏龍的世界,好似會有武學高手在上面施展輕功。竹林小徑沒有很長,走一小段之後就可以到天龍寺的側門入口,可以在那邊買票入園。             因為日本法師寬邦的 般若心經 MV是在天龍寺拍的,當時就覺得這邊實在是太美,所以在規劃行程的時候就列為必去的景點,但一樣因為楓葉要紅不紅,呈現一個非常微妙的景色,不過天龍寺這邊的日式庭園造景-枯山水真的是非常厲害,看的出來他們非常細心呵護這個寺廟,但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收費相對來說也高了一點,不過還是阻止不了觀光客進來啊!               接著下午我們就來到了大阪,規劃待的時間只有一天半的時間,但說實在的並沒有很想來大阪啊,不過轉念一想都來到關西了,大阪還是要來走走、拍個固力果也好,所以在行程安排上面就變得很隨興。當天是下午一點半左右來到大阪,吃了午餐之後就往美國村、新世界等地方去逛逛,基本上大阪市區要逛的話,大致上就是購物為主,而沒有特別購物需求的我們,就當作來大阪散步。        這次待在京都只有短短的兩天半,算是很努力地走許多點,但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拉車,所以每一個點都盡量待久一點,下次如果再訪京都,希望能有一週以上的時間啊,這次沒去到奈良就是遺憾的地方,不過總要

三木生 | 經濟學:理性重要嗎?

不存在的理性 還記得在前面,『 理性的看待問題 』,但是在真實的世界中,理性真的存在嗎?即使你是理性,但在你所面對的整個大環境,能否與你一樣做到理性呢?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股市就可以很輕易得知。某股票他前景是被看好的,但是因為大環境的蕭條,大家對於股票的不確定性,將會反應在所有的股票中,也因為如此才會有人說,不人在貪婪的時候,你必須要惶恐,然而人在惶恐的時候,你必須要大膽進場,因為人的不理性,才會有反人性的操作。 不確定中的經濟學,又如何找到突破口 阿爾欽(Armen Albert Alchian)於1950年發表的經典論文《不確定性、演化和經濟理論》,就以發表經濟學該如何在不確定中,找出目標成功的關鍵點。謀種程度與物競天擇理論相同,經濟學要討論的是對於某件事情的最大成功率,必須要對於某真相有透徹的了解後,找出每個決策點的概率區間,以及預想這決策後續會衍生的問題進行預防,達到決策的成功率。 失敗為成功之母 每個人成功的關鍵原因不太一樣,即使你走成功人走過的路,未必會成功,因為時空背景以及資源不一樣了,但是歸總失敗人做錯的事情,了解失敗的背後真實的原因,往後作決策時候,避免發生此原因,將會提高成功的概率。 我從此講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1. 成功人追求的是成功的概率,避免失敗的概率發生 2.大家走的路,有許不會犯錯,但離成功並不會很近 三木生,在學習薛兆丰教授的得道北大經濟學後,才理解原來經濟學,是將我們生活中的現象找尋出一種規律之後,抽理出來的理論,此理論可以驗證在大小事務上面。 將學習心得以文字紀錄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