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說故事的人|回到人間

〈Jkduck說故事〉〈黃昏的故鄉〉

2019 年 9 月 25 日 晚上 我又夢到布村了 這是我自布村回來以後 第二次夢到她 當年一同前往布村的朋友 跟我說他要再去念書了 問我要不要也一起 我猶豫了一下 答應了 急急忙忙地申請了機票學校和宿舍 然後馬上就坐飛機了 到了以後 我又聞到了布村特有的味道 和肌膚再熟悉不過的涼爽感 接著第一個想法是要去超市 想去坡下彎道旁的超市 但超市理論上在右側 夢中的我卻一昧覺得在左側 而且走到一半時才想起 我錢包放在宿舍 是不是該回去拿呢 一邊走我一邊猶豫 在一個不存在布村的大字路口我停了下來 來往的人潮很多 我在布村不曾見過的 我想起有個人沒有跟著我一起來 我突然很想他 我想起我夢中的宿舍 那是 DC 我從來不曾住過的地方 腦中浮現的場景是 Jin 的廚房 我還想起了我沒有室友 想起了以前宿舍的門口 有一株很大的銀杏 秋天的時候總是黃澄澄的 開的很迷人 我要不要回去… 我要不要回去… …   我要回去哪裡呢 捷運上的秀蘭瑪雅在唱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 不時在叫我…

三木生 | 假知識:當小說漫畫拍成真人版,是驚喜還是驚嚇?

前幾天中午和同事用餐,剛好討論到他近期在看的由小說改變的電視劇,是近期他覺得與原著相差不遠的電視劇,很推薦我們去追劇。突然讓我想起跟丞相們約定,三月需要寫一篇『原著變成真人版』的一篇文章, 剛好在三月底將這篇文章補起了 拖到現在才完成。 金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翻拍,一翻拍總是會吸引很多人圍觀,開始拿曾經誰演過或是與原著進行比較。 角色個性顯著的,例如大家印象風流倜儻或是仙氣不食人間煙火,選角上面就很重要,必須與角色給人形象符合。因為有些演員已經給大家既定的形象,有些時候從素人中選角,不失一種新鮮感。 再來就是導演在原著的美感想像以及考究,其中小說與漫畫,因為改人的想像空間不一樣,漫畫已經具象化的呈現某些細節,講究的是導演怎樣找到符合漫畫的素材去拍攝。但是,小說在於每個人的解讀以及想像空間不同,導演在小說裡面下的功夫越細緻,將呈現的劇情也可以貼近原著。 然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拍攝的手法的翻新,同一個科幻場景,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經典會被翻拍的原因, 或是,從同一個不同人角度去表達,去呈現一個角度的故事。 最後是怎樣將厚厚的小說,以重點方式剪接出完整的故事,讓觀眾在短時間內了解整個劇情想要傳達的故事。 因為上述的幾個原因點,大家對原著的喜愛,對於被拍成真人總是帶著期待去欣賞,然後總是會帶著是驚喜還是驚嚇的結論。

〈Jkduck看電影〉〈半夢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2001〉

Dream is destiny. Richard Linklater : 半夢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2001 非線性結構,甚至可說是意識流的電影,以真人拍攝再轉化為圖畫方式呈現的奇妙玩意兒 … 初次看到是在某書店的電視上播映,那時就非常的喜歡,大致而言在探討夢中夢、清醒夢、夢的本質,然則夢,本身是沒有邏輯的,主角在一幕一幕的夢裡遊走,看似有關聯又無關連的劇情,畫面上的畫風也數度改變,若想以結構的角度解析整部電影,似乎流於個人想法的投射 … 主角是一名無名的男子,在大多數的場景沉默著聆聽,在有些場合甚至不存在,在電影中曾兩度打電話給他的朋友,但電影中朋友沒有出聲,也沒有回應,似乎也只是夢的一部份,如此一來,硬要以線索解析電影中的哪幾幕是夢、哪幾幕又不是,只是自以為是而徒勞無功罷了 … 場景的轉換也十分奇特,看似無連結的上下幕,若以整個劇本來看,又似乎有些邏輯上的關聯性,在電影前半的場景多在探討規範與自由,從為自己的本質擔起責任、跳脫社會監牢、到與社會建立連結,一段一段間的論述彼此沒有對話,卻又好似相互輝映;憤怒的受刑人、廣播者,以及自焚者,都以驚人的力道控訴這該死的、限制自由的社會,然則這將個體燒成焦屍的憤怒之火,卻在輕輕響起的烏克麗麗聲下,隨著路人離開而不再重要。 到電影的中段開始出現哲學的思辯,從存在主義到虛無主義,從物理定律到集體潛意識,完全生硬而大量的知識從螢幕上不斷轟炸,這若是在電影院裡看,恐怕只有吃不消而已;而場景的脈絡似乎最後流向 ”To Begin Again from the Beginning” 、 ” 世界的進化乃無休止的徒勞無功 ”… 等概念,酒吧裡兩個男子最後開槍互射,也正嘲諷這樣的結果 … 。 電影的後段,隨著主角開始對這無法醒來的夢厭煩,進入大量夢的論述,從打電話留言給一個無回應的朋友開始,主角擺脫長長的沉默開始說話,旁人告訴他夢的感覺和行為和現實沒有差別、最大錯覺就是你活著、用電燈開關來識別自己是否在夢中、意識到自己是其他人夢中之人就是自知之明 …. 等,在整部電影的最後一段對話,主角終於較有系統的敘說自己的遭遇的困境,提出對自己此時此刻現狀的質疑,然而回應者也只能提出時間的悖論, Time is an illusion

〈Jkduck翻翻譯〉〈如何駕馭職場上的衝突?〉

根據報導「職場衝突與企業如何利用其動力茁壯」,下列統計揭示了職場衝突是如何的無所不在: 85% 的員工或多或少曾處理衝突 29% 的員工幾乎經常性的處理衝突 34% 的衝突是在第一線的員工之間發生的 12% 的員工經常看到高階管理團隊內彼此衝突 49% 的衝突是人際衝突和自尊衝突的結果 34% 的衝突是職場壓力造成 33% 的衝突是沉重的工作量造成 27% 的員工曾目睹衝突導致人身攻擊 25% 的員工曾看過衝突造成疾病及缺勤 9% 的員工曾目睹職場衝突造成專案的失敗 為何職場會發生衝突? 職場衝突是一個大家都有的經驗。 習慣性的歧視、評價性的批評、對團體慣例的不滿、人際衝突,這些都會形成誘發衝突的工作環境。 另外, 也很常聽到職員抱怨長官的管理風格 ,還有同事間的彼此競爭。 簡而言之,團體或組織的相互依存的本質,競爭而矛盾的目標和利益,以及資源、人力的缺乏都可能是職場衝突的來源。 但是, 衝突的存在以本質上來說並不是個問題 。 對衝突的兩種態度 態度會影響職場衝突的結果。 衝突解決的先驅者, 社會心理學家 Morton Deutsch 區辨出兩種我們面對衝突時發展出的中心態度。 Deutsch 教授 2000 年秋天時 , 在哥倫比亞大學所開的碩士課程 , 歸納了畢生的研究 - 和平與衝突分析。 他說如果我們理解了團體內的衝突和碰撞可以採取的兩種態度 , 我們就能讓衝突變的更有意義。 當衝突只剩下輸贏 Morton Deutch 解釋面對衝突的第一種態度是競爭。衝突中的團體將衝突視為一種 ” 零和博奕 (zero-sum game)”, 這其中必然有人輸、有人贏 , 而如果我想繼續往下前進 , 那有人就必須被犧牲。 以 競爭 態度面對衝突有以下特點: .溝通障礙 .妨礙他人 .互不幫忙 .持續的意見分歧 .一方的能力增強時另一方的能力就被消弱 這種態度增強了衝突的破壞性,可能導致急遽惡化的後果。 處理職場衝突的較好方式 面對衝突,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是 合作 。 這種態度將衝突視為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他將衝突架構為改進工作表現、溝通和關係的機會。 衝突有機會不要淪為 ” 零和博奕 (zero-sum game)” ,而是成為一種 雙贏

《JerryXan看漫畫》致那些我們擦身而過的美好:偽戀

        "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眼前,我沒有去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希望能對那個女孩說我愛你,如果非要給這愛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至尊寶/周星馳,《大話西遊》,1995)         偽戀這部漫畫在2016年8月結束連載,是《週刊少年JUMP》目前最長壽的校園戀愛漫畫作品。基本上因為是JUMP雜誌,所以作品的調性就是要給國小、國中生看的內容,想當然爾就是各種後宮、福利大開的作品。但即使是這樣子的調性,我覺得作者古味直志是有認真去思考他的結局的。         誠如許多的校園戀愛漫畫,基本上就是宗教戰爭,早期《草莓百分百》的東西之戰,近期《五等分的新娘》姊妹內戰,《我們真的學不來》的一人獨殺,在許多的女主角中間,男主角必須要選擇一個作為他的伴侶,但要選誰就會是一個非常令人深思的問題。當然許多作者會用開放式結局,因為不想去承擔宗教戰爭的後果,或者是真的難以取捨,種種案例就不贅述,先專注在偽戀上面。         先說結論好了,我個人非常喜歡《偽戀》的結局,這點其實跟許多鄉民是背道而馳的(不要一直幹你古味啦)。大家比較在意的論點是:你之前這麼喜歡小咲,為何你到最後卻選擇了千棘?其實撇除掉漫畫虛擬的劇情來說,這樣的選擇我覺得在生活當中是非常真實的反應、非常地貼近現實。在九把刀的《那些年》之中,每個男生的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而對一条樂來說小咲就是那個沈佳宜,但《那些年》也告訴我們,這些沈佳宜們不一定會成為你最後的伴侶,但她們卻會成為你人生中很重要的貴人,因為有了她們,一個男孩要開始學會去愛人、學會去付出,要學會心痛、學會被拒絕、學會成長,即使她沒選擇你、或者是你沒選擇她。所以就這點來說,我能理解為何一条樂會去選擇千棘,因為戀愛並不是先來後到、先得先贏,而是你為了彼此的關係投入了多少心力在上面。                其中有一段我覺得是很關鍵的因素,一条樂的摯友舞子集問他:當你開心的時候、難過的時候、看到天邊彩虹的時候,你最先會想跟誰分享?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是你想把生活的大小事跟誰分享,那個人就會是你最親近的人,因為你會願意對他敞開心胸,天南地北叨叨絮絮聊著各種事情都會很開心,而這就是生活。其實,

〈Jkduck說故事〉〈最後一封Email〉

三月十二日 晚上 11 點 32 分,我一個早廢棄沒在用的 Email 信箱裡有一封標題叫 碳 13 幽門桿菌檢測報告 的信,在專收垃圾信的信箱收到一封醫院傳來的通知也沒什麼稀奇,只是 … 誰會沒事記得我這個早就廢棄的信箱呢? 寄信者的顯示是 KingMar k ,不認識,但醫院會用這種顯示名稱嗎?點進去信件一看, mail 的前面帳號是 kmkang ,親戚? 一瞬間 我突然明白這個人是誰 … 幾個星期以前,我為了檢測幽門 桿菌特別去了很久沒聯絡的四伯家一趟,他說了報告結果過幾天就會出來,兩天後他告知了我爸檢驗結果,然後再過幾天,再聽到的就是我爸對著手機的震驚與哽咽 :他過世了?! 我根本不記得四伯是什麼時候有我的信箱,收件人明白寫著我的名字,他不止記下了這個 mai l , 還確切的記下了這個帳號的所有人是我,一個專門拿來收垃圾信、辦會員的信箱,卻被一個人如此認真的記著 …. 信裡的內文沒有任何一個字,只有一個簡單的附件上面寫著檢驗的結果;但我耳邊卻彷彿聽到了那天,邊喝著四伯的特製手調咖啡,邊聽著他的叮嚀:要放鬆自己的壓力、要早點睡 … 這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生活的日常 … 但在我的心裡卻很暖很暖 ….

《JerryXanの離騷》瘋子‧戲子‧傻子

人說,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是傻子,更常是瘋子。 有時候瘋到以為自己是傻子,有的時候又傻到以為自己是瘋子。 人前人後,總是以瘋瘋癲癲的樣子去面對他人,為了保護自己。 但是在心裡深處,又常常住個一個傻子,看著外面的瘋子,演出人生百態。 我們,都是傻子,看著演著戲的瘋子,揮灑他的愛恨情仇。 但我們,也是瘋子,演給那些不想了解我們內心世界的傻子,看戲。 深夜時分,自己到底是瘋子、還是戲子、抑或是傻子? 這個問題,永遠都只有自己知道 而最近的我,是個十足的瘋子、十足的戲子,但也是一百分的‧傻子。

《JerryXan看文創》 慘遭真人化!?淺談令人又愛又恨的動畫改編真人版

        近年來,日本吹起了一陣改編風氣,只要是有名的漫畫、小說等都有機會改編成真人版,但真正稱得上是成功的改編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不過要怎麼去定義「成功」?出版社及電影公司真的會願意冒著賠錢的風險去製作電影嗎?或許我們可以從產業鍊、粉絲效益、符號學等面向去討論這個問題。                  先以產業鏈來說,當漫畫的連載趨於穩定,要讓更多讀者接觸到作品的方法,多媒體改編不外乎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隨著行動載具的演進,讀者們的閱讀習慣已經從紙本轉為影像,大家人手一機,不管是玩遊戲、看漫畫、看動畫都是使用行動載具,而就近年來的市場觀察來說,很多讀者們都是看到動畫之後,覺得有趣才會去重新追漫畫進度,這也表示因為有太多的娛樂產品,讓現在的讀者們不是只有漫畫一個選項,如果要抓回他們的眼球,動畫化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而個人認為,真人化改編要背負比動畫化更大的風險,也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為何許多網友們會覺得很多漫畫是慘遭真人化呢?其實這牽涉到許多問題,不管是劇情、選角、還原度、特效,在在都指向一個重要的核心:是不是讀者期望的感覺。感覺二字講起來很模糊,但他卻是影響這部片是否能賺錢的最重要因素。這牽扯到符號學,因為真人化的選角都是找現實生活中的明星,而這些明星們原有的符號(特徵),是不是能夠跟漫畫角色有共鳴,尤其對於漫畫粉絲來說,還原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平常連自發性出裝的COSER都可以批評,更別說是這種需要掏腰包的商業行為,他們會用更嚴苛的標準去看。但就電影公司來說,漫畫的粉絲固然重要,但他們更加看重的是 明星後面跟的粉絲,如果這個明星本身的粉絲群量大而死忠,能夠被順利號召進電影院的話,對於電影公司來說,他就會是票房的保證(當然那些死推上去的明星不算)。         劇情的還原度跟導演也是息息相關,畢竟電影最長就是2~3小時,故事量龐大的 漫畫原作 ,要如何去壓縮又不失其原意,就很考驗導演的功力,像是曾導過多部漫畫改編的導演福田雄一,就會有很多粉絲是衝著他(惡搞的功力)進戲院看戲,所以真人化電影的各種工作人員,代表的符號都會影響到粉絲進戲院看戲的意願。                  綜觀目前日本的漫畫業界,會改編成日劇的大多是少女、淑女、青年漫畫,因為這類型的漫畫比較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