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不需要自己關心社會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去推動社會的福利。他只需要關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過程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讓他的努力轉變為對公共事業的推動。這只看不見的手,會讓他的自私自利推動社會福利的改進。』
有一派經濟學家論述,經濟學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前提,若人不自私,經濟學理論就不成立。
著名經濟學家 -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论》提過『不管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总是存在着怜悯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别人幸福时,哪怕他自己实际上一无所得,也会感到高兴。这种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便是最残忍的恶棍,即便是严重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丧失全部同情心。』
從上面內容得知 亞當·斯密 認為人是自私,但卻同時有同情心。然而同情心又隨著跟當事者的關係遠近起著不同的作用。例如:你家隔壁鄰居被小偷闖空門,以及隔壁縣市被闖空門,你做出的反應程度也會不同。我們願意提供身邊人的幫忙與協助。但人需要的協助,有時候是身邊朋友無法提供,這時需要在怎樣的地方找到可以提供我們服務呢?
我們在自己圈子裡面,有時候會靠著『情感』做事,然而陌生人與陌生人做事情時,講的是『規則』。陌生人與陌生人交換服務的地方,稱為『市場』。而這規則也替市場經濟打下了基礎。
我從此講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1. 市場有他自己的大框架下的規則,然而人的情感是可以培養的,一旦人建立了情感連結之後,你將會去適用於人的關係規則。但一切都需要你先在這市場下面先打出基礎之後,才能進展
1. 市場有他自己的大框架下的規則,然而人的情感是可以培養的,一旦人建立了情感連結之後,你將會去適用於人的關係規則。但一切都需要你先在這市場下面先打出基礎之後,才能進展
2. 依照不同機能屬性,所以市場是多個;然而市場裡面又可以區分出不同的專業分工又可以在切類別屬性,又會有專屬的市場規則
三木生,在學習薛兆丰教授的得道北大經濟學後,才理解原來經濟學,是將我們生活中的現象找尋出一種規律之後,抽理出來的理論,此理論可以驗證在大小事務上面。
將學習心得以文字紀錄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整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