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毀掉金融人的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 |
| 所謂的『事與願符』
對於普遍大眾的思想,事情的發生,是一個表象問題引起的,只要將這表象給解決了,問題將會消失,例如:去年的台灣低薪問題,大家切入點也不是有問題,針對表象問題去解決,低薪就去調整薪資變成高薪,在深層去討論後面的衍生問題,就可以了解這是否為最佳的解決方案。
| 經濟學家的的『事與願違』
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針對事情抽絲剝繭的討論,釐清事情的真相,並且討論制定後的方案,以及往後會發生的延伸行為。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經濟學家們在討論政策的過程中,需要在多衡量未來可能發生的對策,是否會影響當時要解決問題的初衷,將問題環繞在『事與願違』,不要讓他違背當時的立意。
| 如何在生活中培養 『事與願違』
當問題發生時,表象一定是最快被看到的事情。也許,自己當下可能會立即針對表現進行了處理動作,每每的回顧,這些處理動作後續是否真的解決問題,並且是否有延伸出其他問題,這問題是否有影響自己當時的立意。並在下次問題再次發生時候,深呼吸後,冷靜分析問題,回想一下這次的經驗帶來的狀況,重新在制定一個新的計畫方案。逐漸的建立屬於自己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些經驗累積起來,將會未來的日子裡面,帶來更深刻的影響。之前閱讀過『灰犀牛』,推薦大家可以去拿來看看,是一種新的思考模式。
| 我從此講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1. 上面自己列出的生活中培養『事與願違』的步驟,希望可以落實在自己生活中
2. 為了降低問題的發生,盡可能的將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羅列出來,事情將所有可以想到的問題都解決之後,並針對小概率的問題也考慮進去, 在未來的日子中就算發生了,也可以立刻反應過來。
3. 事情是要培養的,多練習讓他成為習慣
三木生,在學習薛兆丰教授的得道北大經濟學後,才理解原來經濟學,是將我們生活中的現象找尋出一種規律之後,抽理出來的理論,此理論可以驗證在大小事務上面。
將學習心得以文字紀錄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整理
留言
張貼留言